这是一个普通单端反激电路测出来的短路时序图,IC是2844,有多个输出绕组,其中一路24V输出短路,测得波形如图,短路之后,+15V的输出绕组首先是先掉到6V,然后才掉到0的,而辅助绕组的VCC不像+15V那样先掉到一个固定值再到0,而是从15V缓慢地掉到10V(也就是欠压锁定阈值)后就关断输出的。
想问一下,为什么辅助绕组VCC与+15V绕组掉电过程不一样?是因为辅助绕组的输出电流本就比较小的原因吗?还有,这个短路保护到底是芯片的过流保护在起作用还是VCC欠压锁定在起作用呢?一路绕组短路导致所有绕组电压往下掉是因为芯片减小了占空比导致的还是变压器短路的固有特性呢?我是入门小白,问题可能问的过于基础,求大神们讲解一下?(占空比变化短路前:18% 短路时:4.5% 短路后:0%)
跟你聊聊吧:做简单的反激电源,普遍采样电流型芯片,最主要是要了解电源的整个工作循环机制。
1: 芯片的启动电压: 也就是说VCC脚供电电压达到指定电压值(芯片规格书)这个芯片才可以输出PWM,2:芯片的关闭电压: VCC供电启动后,VCC低于指定电压值(芯片规格书),芯片停止输出PWM,关闭电源。
围绕上面这两个芯片的特点 ,来实现限流短路保护。
实现过程:上电时;HV母线电压通过大阻值电阻对VCC电容充电, 由于利用电阻值很大,电流小,而且不能满足连续给芯片输出驱动PWM给开关管.芯片在低于启动电压值时是没有工作电流的,VCC充电电压慢慢上升,这个上升时间可以有RC值设定,升到启动值时, 芯片输出PWM脉冲,开关管导通。
变压器转换输出电压,。
同时,变压器次级的辅助绕组(VCC供电绕组)也得到等值的电压(VCC电压)接替了HV 供给, VCC电容上的电压得到满足芯片工作的电流,连续工作下去。
母线RC充电的能量只能提供1次芯片启动工作的能量, 如果辅助绕组得到的电压低于芯片启动电压值,芯片就关闭,不会连续工作,又要等VCC电容充电到2次启动值,芯片又一次启动工作,这样反复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出现启动打嗝状态,(原因就是辅助绕组供电低于芯片启动电压值,没有足够电压值接力供电能量因此,遇到反激电源空载启动时, 出现打嗝,工作不了的问题,首先是检测辅助绕组和电路器件)。
有了上面描述的芯片启动的这些原理, 电流保护就可以利用这个机制。
当电源输出负载过载时,3脚采样电压高于1V时,占空比变小,输出电压降低,同时辅助绕组vcc电压也跟随降低,低到芯片VCC关闭值时,停止工作,接着母线HV启动的VCC电容又开始充电, 回到上面讲的启动过程, 负载过载有没有取消。
辅助绕组VCC供电肯定还是低电压, 就出现前面说的打嗝, 这是正常的过载短路打嗝保护。
讲的很详细,懂了,感谢。
弱弱问一句,为什么短路之后+15V会迅速掉到一个平台6V,而VCC就缓慢掉到10V关闭阈值呀?一个原因是VH母线启动电阻太小,供电充电电流偏大,引起VCC 下降幅度偏少,,缓慢。
另一个原因是辅助绕组的VCC电压过高, 引起下降幅度偏少。
所以: 启动电阻值不要偏小,适当电流,满足1-2秒启动充电值。
辅助绕组空载电压(38** 芯片 )VCC 10.5-11V 为佳空载测量。
按正常VCC为12V电压与输出15V电压的变压器变比计算为正比, 例如15V为15圈,辅助绕组为12圈或11圈,能空载顺利启动, 就行。
大幅度调整调绕组圈数,小精度调整用电阻串联在VCC整流管上(5-15欧姆)你这不会打嗝保护了,6V再下降不了,原因是还有短路内阻,电流很大。
很快就烧管子了。
10V还不到芯片关闭值, 我没记错的话是7.6V,你看一下芯片规格书2844就是10V关闭这是另外1路功率更大点的绕组短路测得的波形,CH1和4同上,CH2和3不用看,可以看出也是有打嗝的,这个的+15V就不是掉到6V了,而是掉到了约3V这样上面坛友的讲解非常到位,本人针对这种现象认为这同IC内部工作原理有一定的关系,毕竟IC会存在自检功能和动作延时特性,不可能瞬间出现归零的现象。
大功率电感 |